查看原文
其他

这30条举措入围“上海十大医改创新举措”,快来选出你心中的十佳丨投票

健康上海12320 健康上海12320 2019-04-26

由上海市卫健委指导,《解放日报》联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组织开展、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协办的第二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今日起接受网络投票啦!


市民可于1月9日-15日期间,通过“健康上海12320”官方微信的投票通道,推选近年来上海医改中影响较大、取得突出成绩的创新举措。


投票规则

1. 网络投票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1月15日24:00

2. 每位用户在投票期内只能投票一次,一次投票最多能选10个选项。

3. 本活动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1. 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出台实施“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推荐部门:上海市卫健委规划发展处

2018年7月,本市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由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市场体系、政策支持四方面50条构成。文件明确了上海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以及未来产业体系构架,并聚焦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保险三大领域,提出相关发展措施。市场体系部分,突出加大高水平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健康科技支撑体系、加快金融保险服务创新、促进合理健康消费、推进“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工作。政策支持部分,从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合理减轻机构和企业税费负担、加强建设用地保障、加大健康信息化支撑、厚植人才优势等方面,明确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2. “手机+医保卡”,打造“预约+支付”便民互联网医疗新模式推荐部门:普陀区卫生计生委

普陀区紧扣“互联网+”医疗政策,在区卫计委以及全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线上医疗服务模式革新,于2017年7月启动“上海普陀健康”统一预约、统一支付信息平台建设。该平台以“预约+支付”为切入点,通过“手机+医保卡”的结合,创新支付新模式,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枢纽。居民可以在移动端享受“预约挂号、候诊、诊间支付、医技预约、诊间预约、报告查询”等一系列在线服务,重塑医疗服务流程,实现诊疗闭环服务,从而在推动和解决“看病难、早起排队、患者院内往返奔波”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3. 信息化技术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实现“减少排队、精准导诊、快速支付”推荐部门:闵行区卫生计生委

挂号排队、看病排队、检查排队、付费排队、取药排队……医院里长龙般的队伍常让人“累感不爱”,且各医院间存在着信息孤岛状况,患者重复检查等现象较为普遍。“闵行捷医” APP平台基于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整合区内医疗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改善医疗服务。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不断提高全区医疗精细化管理水平。实践表明,一年多来,该平台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提供分时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导诊、便捷寻医、排队叫号、报告查询等服务,就医等候时间平均减少约40分钟,实现 “减少排队、精准导诊、快速支付”的目标,较好地缓解“看病难、看病累”问题,得到社会认可、获得百姓好评。


4 .探索“保调衔接”工作模式:创新医调机制 促进医患和谐

推荐部门:长宁区卫生计生委

为更好衔接《侵权责任法》的实施,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和谐,2013年8月,长宁区卫计委联合区司法局、人保财险长宁支公司(PICC)在全市率先实现专业调解、快速理赔的医患纠纷调处模式——“保调衔接”。

该模式由区卫计委搭平台,区司法局购买服务成立第三方社会组织“医调委”;PICC研发推出新医责险,扩大承保范围,大幅提高保额,并与医调机制无缝对接;创新提出“团单”式投保机制、区域理赔概念;强调以人民调解协议书为理赔依据,医责险专员常驻医调委协助工作,大额赔付案件理赔员提前介入;简化理赔手续,提升理赔速度,协议签署后7个工作日内即予赔付。该模式有利于保障患方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医疗秩序、缓解医疗机构赔付压力,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发现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运行4年来,共接到报案203起,结案188起,涉及赔付金额1156万元。迄今,区内未发生过“医闹”或群体性事件。                 


5. 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创建分级诊疗图,提升区域健康水平

推荐部门:松江区卫生计生委

2018年5月,松江被国务院评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地区”,以此为新起点,松江改革举措再落实,内涵再深化,成效再提升。一是以医改目标为重点,居民费用负担得到进一步降低。药占比降低5.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降低0.5天,医改重点指标持续保持全市最优水平。二是以分级诊疗为核心,居民就医便捷性进一步改善。将1302个网格化片区与家庭医生团队对接,创新建立分级诊疗图,2018年社区综改APP排名继续位居前列。新推慢阻肺诊疗、高血压远程心电监护适宜技术下社区。三是以政策支持为载体,居民健康公平性进一步提升。区政府出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扶持激励人才队伍发展;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第二轮委院合作,实施导师制培养项目,有效运行远程心电、医学影像、临床检验、临床病理、远程B超“五个中心”,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优化服务居民就近享有,社区临床技能不断提升。


6. 发挥区域康复优势,全面落实康复分级诊疗推荐部门:静安区卫生计生委

静安区区域内有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挂靠单位华东医院及二家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疗资源非常丰富。为进一步深化医改,探索康复分级诊疗,推进康复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华东医院与静安区卫计委签署合作协议,正式结成“华东医院——静安区康复医疗联合体”。康复医联体以华东医院为龙头,康复专科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为平台,联合区域2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建。通过整合区域内的优质康复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康复专科医院承上启下的平台作用,在康复领域创出“三康、四康”的特色和品牌;加强成员单位间的科研合作,不断提高区域康复专科医院科研技术水平;加强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的联动,做好分级诊疗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康复专业知识培训,打造优秀的康复医疗团队;加强社区康复管理,将居家康复理念走进家庭。经过一年过来的建设,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有效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治疗-康复-社区和家庭”的医疗服务链初步形成。


7. 探索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宽许可、严监管”改革,降低准入门槛与保障卫生质量两手齐抓

推荐部门: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浦东新区卫生监督所

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宽许可、严监管”改革,是顺应国务院新一轮“证照分离”改革批复提出的,其目的是在解决企业“办证难”的同时,通过配套监管措施,保障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整体行业卫生水平和产品质量不降低。“宽许可”主要是通过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中实施告知承诺来实现,适用于许可办理中的新办、延续以及生产方式、生产项目、生产类别、生产工艺、生产车间布局变更。具体措施是以企业诚信为基础,在企业自行承诺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单窗通办、实行材料承诺、缩短许可时限、提高许可预期等举措使企业更方便地获得许可,进入市场。“严监管”主要是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事中事后监管举措来实现的,包括诚信管理、分类监管、风险监管和社会监督等四个维度。此项改革整体运行顺利,社会反馈良好,具备复制推广的可行性。


8. “天山白领医小时”项目,填补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盲区

推荐部门:长宁区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制度改革十年,职业人群却成为健康守护的盲区。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长宁区进行功能社区健康服务的探索,对接白领健康需求。其中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天山白领医小时”项目通过多点执业的支撑,入驻企业服务白领,尝试通过利用医生“八小时”外的时间“定点”服务白领,项目的开展填补了长期以来家庭医生对职业人群管理的盲区。

2016年以来,“天山白领医小时”项目现已累计开展261场活动,服务了2万人次,并在携程、春秋、天山商圈白领服务中心建立了“白领医小时”医疗服务点。该项目荣获了上海市群众最喜爱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第二批“医疗服务品牌”项目称号等荣誉。


9. 基于儿童需求,打造智慧医院,提升就医体验

推荐部门: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本市儿科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服务品牌和特色项目,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上海市儿童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智慧医院建设5R理论模型:即PRM以患者为中心,EMR以医生为中心,SRIS以科学问题为中心,以战略规划委统领,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从传统管理到专业化管理的转型,RHIS以互联为基础,促进区域医院业务协同共享,实现从孤岛作战到网络协作的转型。此外,基于儿童就医需求,医院构建了“互联网+”儿童医疗健康服务系统,通过微信、家长学校、智能床旁、儿联体、互联网医院的实践,突破了信息交换壁垒和时间地域限制,创新了组织形式、服务流程、运行模式和技术业务,形成了一种全流程、线上线下、医患互动、区域联合、协调统一的儿童健康服务模式,为精准便捷就医、促进健康教育、均衡卫生资源、提升区域儿科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10. 建立老年认知障碍“多学科、全病程、全专”医养结合模式

推荐部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认知障碍(旧称痴呆)疾病负担沉重,给日益加速的老龄化中国带来严峻的挑战。其疾病负担中,15%是直接医疗成本,85%是照护负担。基于此,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通过创立“分级记忆体检ESA”,推广全专科合作的诊疗模式;通过广泛联络为老服务NGO组织、养老机构,推行“认知障碍的红绿灯”理念,实现认知障碍的分层诊疗照护的全程管理模式;同时持续培训社区专业人员,为全程照护提供人才保障;发挥学科带头作用,积极研制认知障碍新的药物及新的干预康复治疗方法;坚持开展科普工作与为社区培养人才的工作,促进认知障碍早期与规范诊治。经过多年的坚持与实践,以老年记忆门诊与老年急性精神科病房为中转枢纽,联手各方力量,合理配置资源,分级、分层、多学科合作的认知障碍的全程管理模式已经在上海初步建立,将逐步在全市推广。


11. 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整体入驻”,推进康复医院转型

推荐部门: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 、黄浦区东南医院

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黄浦区东南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凝心聚力、直面医改,依托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及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稳步推进医院转型发展顺利去“筹”。目前,医院已形成脑损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四个亚专科特色,创新设立“P.H.Y”康复团队,以“医、护、治”协作模式,帮助患者减轻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达到回归社会的最终目标,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2017年以来,《“提升内涵,专注细节”—“P.H.Y”康复团队》荣获上海市第四批医疗服务品牌;“患者安全的标识服装”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项目“创新奖”;《 “黄衣领”,会“移动”的安全标识》一文刊登在新民晚报家庭版;“莲馨苑”心理疏导团队荣获第三批上海市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示范点。2018年康复医学科护士长荣获上海市“十佳”护士提名奖;2018年10月,本院与半淞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康复三级网络”签约,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新民晚报等作了报道。瑞金康复医院的整体康复水平正得到众多患者及康复同行的赞誉。


12. 探索医养结合、托付养老新模式,扩展卫生健康部门职能推荐部门:杨浦区控江医院

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杨浦区控江医院立足老龄化热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二级综合性医院医疗功能,通过顶层设计与沪东老年护理院实现“1+1”资源融合;技术引领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老年优质护理资源均质化;科学研发“一体化移动照护”系统运转模式(手机APP),将老年护理服务辐射至区内52家养老院和社区护理站。形成护理院上接二、三级医疗机构,下联养老院、护理站,串起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乃至医疗机构内的老年学科,探索建立了一套现代化“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为解决好医养结合问题、实现老有所养作出了科学实践。


13. 大力推进实施分类救护改革,提高急救资源效率

推荐部门:上海市急救中心

院前医疗急救是体现城市文明的民生工程,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是事关老百姓生命安全的重要指标。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市民的实际需求,本市急救与非急救业务长期混行,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居高不下,非急救送回家等待时间超长,社会反应强烈。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春风,在地方立法与医改政策的保障支撑下,在市卫生计生委2018年大调研的推进下,进一步厘定急救非急救概念,理顺运行机制,大胆尝试分类救护,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开通“962120”康复回家专线并提供预约服务,将急救与非急救业务彻底分开。分类救护实行后,中心城区“120”急救反应时间下降至12分钟左右,达到历史最佳水平;市民满意度则较“962120”开通前提高了1.26个百分点,达到了98.38%。


14.牵头“长三角联盟”,筑起城市群健康“六张网”

推荐部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为响应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文件精神,着力推动长三角医疗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偕同江苏、安徽、浙江四地省级医院于2016年10月共同牵头发起首个“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联盟建立两年多以来,已覆盖26个城市的112家医院。联盟深耕长三角区域疾病谱,以区域内医疗现状为抓手,以科系合作为纽带共同成立20个“长三角专科联盟”;联盟持续开展县级医院一线实地调研,开创性地发布《长三角城市县级医院专科建设调研报告》,带动县级医院共同发展。2018年6月1日,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代表联盟与腾讯共同签订“长三角地区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区域合作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打造远程医疗线上平台。此外,联盟在构建慢病防治体系、打造空中救援网络、贯通异地医保结算、延伸急危重症救治、建立联盟全质量管理标准等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盘活了医疗服务的各种要素,助力长三角区域创新型医疗生态系统的构建。


15. 应用医防结合模式,构建慢性肾脏病三级防治新体系

推荐部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慢性病患者的防治与早诊早治工作是“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首要任务。由长征医院牵头实施的“上海地区慢性肾脏病早发现和诊疗体系建设与示范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在静安和闵行区试点,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①构建了一套完整的“27+8+3”慢性肾脏病筛查、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体系;②建成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立了上海市首个慢性肾脏病患者队列,筛查高危人群140137人,疑似患者64021人,确诊患者32433人;③制定了上海市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地方技术标准;④培训医师1658人次,提高社区全科医师慢性肾脏病诊疗水平; ⑤运用健康讲座、科普读物、微电影和微信公众号等普及防治知识,使居民慢性肾脏病知晓率从23.7%提高到70.5%;⑥应用医防结合模式,构建慢性肾脏病三级防治新体系,实现了“找出来、管起来、降下来”目标,取得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16. 创新全专“云平台”医疗服务新模型,解决医联体分级诊疗问题推荐部门:徐汇区中心医院

为配合国家倡导的医疗改革及“互联网+ 行动计划”,落实《“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推出的上海首家智慧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徐汇云医院(简称云医院)。该项目启动三年来,得到飞速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配合政府医联体及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相关政策,为了打造云医院成为医联体内的“交通枢纽”,于2018年6月建立了云医院全专云平台,主要解决医联体内的分级诊疗问题,促进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等医疗工作。上海徐汇云医院外网建设,实现“医院无围墙,医生无边界”的服务新模型:通过大量布点,与多家药房等机构合作,大大拓展医疗服务范围,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以满足医联体外广大医疗相关机构及老百姓需求。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融入医疗服务。建立考核,健全规范流程,探索互联网医疗工作机制。


17. 医联体专家工作室社区“生根”,促分级诊疗模式“落地”推荐部门:杨浦区中心医院

医学模式的变迁呼唤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分级诊疗。数据显示,目前杨浦区一位家庭医生平均服务超过1350位签约居民。然而,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接诊能力与三级综合性医院医生还存在一定差距,双向转诊通道的壁垒还未突破。如何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级,消除居民心中最后一丝“顾虑”?如何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引导居民遵循“分级诊疗”模式合理就医?杨浦区中心医院以“1+7+12+X”综合医联体和“5+2+X”专科(专病)医联体两种模式,以扎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工作室”为平台,以学科、管理、技术等为纽带,区域协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以2018年第三季度为例,门诊转诊比例较前两季度提升12.74%,胸痛病人转诊人次占心梗确诊人次的16.7%。


18. 创新卫生健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基层健康“守门人”与“工程师”推荐部门:上海健康医学院

为了对接“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精神,满足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卫生健康人才需求,在原三所高职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以特色性、应用技术型、医学类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为主的上海健康医学院,走出了一条创新卫生健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之路。

三年来,学校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聚焦全科医生断层人才、老年护理紧缺人才和医疗器械、医学影像等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医教结合、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标准建设,着力培养老龄化社会的“白衣天使”, 打造上海基层健康“守门人”和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形成了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发展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和“国内首创”,累获国家及省部级学生各类技能竞赛奖励272项,教师各类教学技能奖项21项。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19. 打造“急慢分诊”双向转诊,实现分级诊疗“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推荐部门:上海市同仁医院

上海市同仁医院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与长宁区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合作协议。同仁医院与社区共同建立并完善互联互通“社区双向转诊工作平台”、手机“微信转诊直通群”平台,开设专用的社区转诊诊室,通过“急慢分诊”,让转诊患者切实感受到实惠和便捷, 2018年度 1-8月份社区双向转诊门诊8987人次,同比增加11.7%。医院成立区域影像诊断中心,通过与社区医院PACS系统的联通,实施图像传输和远程读片,让社区患者即时享受到与综合性医院同质化的诊断,2018年1-8月份审核社区上传影像报告22849例。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以来,在本市率先建设集“本科教育-住规培教育-在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全科医师终身教育平台。


20. 上海—平湖社保跨省“点对点”医保联网结算,缓解患者就医费用垫付压力推荐部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为顺应全国医改形势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切实推进医保异地联网结算的便民惠民措施,减轻患者就医负担,2017年10月,在金山、平湖两地政府的主导下,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与平湖市社保中心签约,成为平湖市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并正式开通跨省点对点医保联网结算。自此,金山医院在上海率先实现涵盖门诊、住院患者的医保异地结算,不同于全国医保异地结算只针对住院患者;同时,该点对点医保联网结算模式还不需患者到平湖市医保经办机构备案,方便快捷。自联网结算以来,系统运行平稳,金山医院一年累计为33014人次的平湖门急诊患者和2182人次的平湖住院患者提供即时医保结算;降低了患者往返备案、报销之苦,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同时,有效缓解了患者就医费用垫付压力。


21. 建设胸痛远程心电大数据平台,打造社区诊治教育网络

推荐部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新华医院心内科历经10年打造远程心电大数据平台,建成心电大数据库。对内连通医院内网,对外与120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医联体等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可用于120急救病人院前评估、康复指导等。目前,远程心电诊断数量位居国内第一,达到100万例次/年以上!依托远程会诊中心、房颤中心、胸痛中心三大诊治平台以及远程心电平台,网络不仅覆盖新华医院,还延伸至上海近2/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国内部分省市地区,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以及远程医学教育培训。新华医院胸痛中心是中国国内第一批胸痛中心;新华医院房颤中心也是第一批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单位之一。


22.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为分级诊疗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

推荐部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核医学临床工作的医疗机构之一,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分子影像设备制造技术的垄断,强强联合,依靠技术攻关,实现了一系列中国医疗影像技术零的突破,在行业内构建了一个在生物医药、影像技术创新和诊疗水平等比肩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研究平台。同时,中山医院积极为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与临床师资培训,并针对基层医疗环境特点探索开发了更适用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让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不仅“用得起”,而且“用得好”。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山医院秉承公立医院发展改革方向,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学研医融合发展平台,助力“中国智造”诊疗新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23. 建设儿科疑难危重症诊治体系,实现危重症转运零死亡

推荐部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通过加强专科建设,发展专科人才梯队,发展专科专病诊治能力,夯实疑难病诊治能力基础。通过倡导多学科协作,塑造全院多学科协作氛围,开展以专科疑难病为基础的多学科协作。整合医院优势资源,组建分子诊断中心和国内首家诊断不明疾病诊治中心,制定疑难罕见病三级诊疗体系,开设国内首个儿童疑难罕见病门诊,提高疑难罕见病临床治疗能力。通过建设危重症转运网络,采取主动转运模式,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十五年来危重症转运零死亡,构建危重症儿童生命通道。医院全力聚焦疑难危重症,建设儿科疑难危重症诊治体系,践行国家队使命。


24. 构建“遗传咨询示范服务体系”,提高上海出生人口素质

推荐部门: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造成高龄孕产妇增多,进一步提高了出生缺陷的风险,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生物学家贺林院士的指导下,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创新性地建立遗传咨询示范服务体系,建立全国首家大型综合性遗传咨询示范服务基地,链接全球遗传咨询智囊资源开展以现场和远程医疗相结合的示范性遗传咨询义诊服务;组建“上海市遗传咨询专家委员会”,获得全国遗传咨询培训机构授权,举办公益遗传咨询普及培训班,加强遗传咨询师资队伍建设,解决遗传咨询人才紧缺的现状;起草出台“上海市遗传咨询管理办法(2018版)”,规范遗传咨询技术服务标准及临床咨询执业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遗传咨询技术流程,填补国内空白,打造我国遗传咨询技术高地。


25. 全国首创上海健康保险交易中心,创新助推医改推荐部门:上海保险交易所

为贯彻落实《“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及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金融局、上海银保监局筹备组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上海保交所发挥其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唯一国家级保险要素市场的优势,携手上海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推进上海健康保险交易中心的建设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上海健康保险交易中心以服务医改、改善民生为目标,定位为资源整合、社会服务、跨界创新的专业性平台,探索实现对商业保险、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数据资源的依法合理利用,积极研发多层次健康保险产品,打造降低保险费用、提高保障力度、优化核保理赔环节的健康保险,促进保险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上述工作既是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文件要求的重要创新举措,且对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商业保险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26. 先进诊疗设备结合物联网技术,创新建设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推荐部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老龄化,肥胖、2 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2010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11.6%,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亦高达50.1%,为预防和诊疗带来很大挑战,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已不容小觑。为此,2016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的倡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发起、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瑞金医院内分泌学科为执行单位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并推广。瑞金医院总中心作为第一家MMC正式运行。 

MMC以“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为理念,通过先进的诊疗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为糖尿病等代谢病患者打造线上线下、院内院外数据互联、多重获益的代谢性疾病全病程管理模式。同时,中心陆续发布了400多个SOP,从项目立项到建设,诊断、治疗、管理等各个方面规范临床操作;并推出了“代谢一体机”、瑞宁知糖、代谢指数、MMC医家和管家App、远程会诊系统、人工辅助决策系统等多种代谢病及并发症诊断和管理的创新产品。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400家医院加入MMC行列,覆盖全国30个省市地区,管理超过6万名患者。经过近一年管理,全国MMC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体重等代谢指标获得显著改善。这一举措的有益探索也为中国医院慢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27.五家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纳入医保,扩大国际前沿医疗资源可及性推荐部门:嘉会医院等

随着“健康服务业50条”发布,2018年10月起,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德达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三家医院作为首批高水平社会办国际医疗机构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

举措实施迄今,嘉会国际医院以自主定价模式纳入医保,患者用医保结算就医总费用约10-20%,其中肿瘤患者则高达70%费用用医保结算,覆盖了全方位遵循国际标准、直通麻省总医院等国际知名肿瘤中心的乳腺、胃肠、肺、骨髓/淋巴、甲状腺等多癌种医疗服务。因此大大缓解了患者支付压力,扩大国际前沿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德达医院则就问诊、诊疗、手术操作、住院等服务均对标三级公立医院进行了价格调整,帮助更多百姓享受到高水平国际医疗机构的优势技术和温暖服务。


28.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卫生全行业创新监管大数据中心,强化行业精细化、科学化监管

推荐部门:上海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

上海市加强健康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创新,探索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将1个普通门诊作为1个标化工作量,其他工作量按照工作强度、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分别进行标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化工作量核定与应用指导模型;开发了市、区、社区三级适用的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云管理平台和App,从签约服务、业务活动、运行机制、绩效评价4个维度推动监管创新;创新公立医院监管评价工具,建立医疗服务产出评价基本标准即病种组合指数,用大数据标准开展评价;深化病种组合指数应用,开发公立医院监管评价云管理平台与App,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医疗费用控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客观可量化的公立医院监管评价体系。通过标化工作量、公立医院病种组合指数等评价工具和模型,强化全行业规范化、精细化监管,推进内涵发展、模式创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用“制度+科技”支撑医改向纵深推进。


29. 分级诊疗持续一体化康复服务模式,实现全程康复跟踪随访

推荐部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为切实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保障患者享有相同的就医权利以及资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率先在全市推行了中医康复“分级转诊服务体系”,以学科为纽带,将本市部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康复机构(14家医院和2家居家康复机构)紧密联合在一起。区域内成员单位统一转诊病种、转诊标准,并依托网络与数据库对病历资料、诊疗方案开展全程跟踪随访,加强全程康复监管,推进持续性康复一体化服务。中医康复“分级转诊服务体系”涵盖我市浦东新区、虹口区、静安区、长宁区、崇明区、闸北区、普陀区和闵行区8个区,切实将康复医学的新型四级预防落到实处,为百姓提供最需要的康复服务,助推建立“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康复服务模式。


30. 以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十年先驱实践,推动公立医院循证管理能力水平提高

推荐部门: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简称HB-HTA)是为帮助医院做管理决策而开展的卫生技术评估活动。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利用学科优势,与医院联合开展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并注重相关知识的传播工作,每年主办的中国卫生技术评估论坛都会开设医院卫生技术评估专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通过十三年的探索实践,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适合HB-HTA发展的组织结构,针对不同管理目的摸索出了基于HB-HTA的不同工作流程,推动了医院循证管理能力的提高。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首次引入翻译欧盟《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工具包和操作手册》、《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卫生技术评估的下一个前沿》等公立医院新型管理工具,承担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委托课题,研究制定《中国医院卫生技术评估操作流程及方法》。开展全市医院卫生技术评估专题培训,联合本市部分医院开展临床检验、手术及口腔等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形成系列的期刊文章及学术成果,并依托上海医药卫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目前共转化8个医疗技术项目,有利地推进了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受此影响,四川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一批医院先后开始探索HB-HTA。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已将HB-HTA作为重点工作,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培训,并应用课题成果开展试点。


投票规则

1. 网络投票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1月15日24:00

2. 每位用户在投票期内只能投票一次,一次投票最多能选10个选项。

3. 本活动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更多阅读☞

2019年的第一个节气,让健康整年相随

这几招帮你预防流感,保护家人

「便民服务」开年焕新~~订制专属你的健康style!

小心!冬天除了血压波动,它也开始不安分

我有没有听错?糖尿病患者还要谨防低血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